“意外”天價、精品流拍、成交額下滑,這些關鍵詞串聯起了2014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。這一年,中國藝術品市場與整體經濟形勢一樣經受著巨大考驗。業內人士認為,藝術品市場類似前幾年那樣“高歌猛進”的億元行情已不能持續,未來要在“新常態”中尋找新機遇。
藝術品拍賣成交下滑
根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,2014年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為153億元,比2013年略有下調。而來自雅昌藝術網的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14年12月18日,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量較2013年同期下滑18.26%,成交額下滑17.37%。具體到嘉德、保利、匡時三大拍賣巨頭,業績均比2013年有所下滑,且秋拍成績不如春拍。
尤其是香港,作為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“風向標”,2014年秋拍開局不利。香港蘇富比、保利香港、嘉德香港三大拍賣行業績整體出現大幅下滑。其中,香港蘇富比秋拍收獲29.04億港元,低于2013年秋拍41.96億港元的成績,也明顯低于去年春拍34.18億港元的拍賣業績;保利香港秋拍收獲8.25億港元,低于2013年秋拍9.89億港元的成交額;嘉德香港斬獲3.43億港元,低于2013年秋拍5.1億港元的業績。
緊接著,內地幾乎所有拍賣行的業績都出現明顯下滑。其中,中國嘉德秋拍收獲17.06億元成交額,較2014年春拍下滑24%,較2013年秋拍更是減少28.3%;北京保利斬獲27.74億元成交額,與2013年秋拍和2014年春拍相比,下滑幅度均超過10%。而北京匡時2014年秋拍13.45億元的業績,較春拍回落23%,較2013年秋拍更是下跌30%。另據統計,中國嘉德、北京保利、北京匡時、北京翰海四大拍賣行2014年秋拍的總成交額為73.3億元,相比2013年度78.58億元的總成交額下降6.72%。
與此同時,2014年高價成交的拍品數量也減少了。其中,在中國嘉德秋拍中成交額超千萬元的書畫作品有18件,而春拍是23件;北京保利秋拍成交價過千萬元的作品有19件,而春拍是24件;北京匡時秋拍有11件拍品的成交價過千萬元,與春拍基本持平。
盡管藝術品拍賣市場陷入低潮,但仍有天價藝術品“意外”出現:2014年4月,收藏家劉益謙以2.81億港元于香港蘇富比春拍會拍得明成化斗彩雞缸杯,刷新了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;11月26日,劉益謙在香港佳士德秋拍會上又以3.48億港元拍下被譽為唐卡之王的十五世紀“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”。一時間,“有錢,任性”成了藝術品市場新的代名詞。
而就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買家的構成來看,2014年企業資本有了較大范圍的增幅,
藝術品收藏正由個人愛好向機構收藏行為轉移。業內人士分析,天價給市場注入了溫度,有利于文化遺存的傳承發揚,但天價背后亦存隱憂,藝術品市場仍需要合理的監督與引導。
藝術品信托再現兌付危機
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探底的大環境下,2014年,藝術品信托市場成為不少信托公司“不能承受之重”,產品發行數量跌至個位數。據統計,截至目前,2014年國內僅成立7款藝術品信托產品,累計規模還不足10億元,且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只有9.5%左右,與之前近20%的收益相比,已縮水近五成。
不僅如此,2014年,藝術品信托逾期兌付再現危機。譬如,深圳杏石基金自2011年發行的一款藝術品私募基金產品,于去年5月到期時,投資者普遍只拿回本金的10%,且該產品3年來的投資收益全部沒有支付給投資者。又如,成立于2011年8月12日的“中信墨韻1號藝術品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”,本應在2014年8月12日到期兌付,但至今仍有部分投資者尚未拿到本金和利息。
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,“中信墨韻1號”的兌付風波,某種程度上是近兩年藝術品投資市場迅速降溫的一個縮影,即藝術品市場出現斷崖式下滑,發行機構、發行量與收益呈現量價齊跌現象。目前,存續期限在1—2年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也曾出現過不少兌付違約狀況,原因同樣是藝術品投資遇冷,導致藝術品難以短期套現。
“對藝術品金融的主流產品藝術品信托來說,該市場的浮動隨著藝術品本身的起落而變化,而藝術品市場更大程度取決于拍賣市場波動。”業內人士表示。
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數據顯示,2011年春季拍賣呈現歷史高點,拍賣成交金額達到92.5億元。而最新數據顯示,2014年春拍成交金額為38.3億元,較2011年高峰下滑54.2億元。
市場處于深度調整期
“發展不均衡”可謂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最為突出的現象。業內人士指出,在影響藝術品市場波動的拍賣市場中,起到主要作用的是具有同質化競爭和寡頭壟斷性質的書畫行業。“中國藝術品市場總量的官方統計數據是2000億元,其中書畫產業占了60%。”上海匯銀(集團)有限公司董事長沃偉東表示,書畫的最大特征是上游生產者和下游消費者的個體化。
但當下,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業和古玩市場,景象蕭條,關門歇業者甚多,現狀不容樂觀。“大多數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下降了20%到80%,接下來將會產生畫廊的倒閉潮。最多可能倒閉三分之二,因為缺少現金流。”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,未來畫廊要明確自己的功能定位,才能生存發展。
在二級拍賣市場,“無論蘇富比或佳士得,書畫拍賣僅占業務量一小部分,因此他們生存能力很強,在市場困難時受到影響也小。”蘇富比(北京)拍賣有限公司總裁溫桂華介紹道,但國內拍賣公司多數在書畫類拍品方面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。北京匡時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表示:“2014年,拍賣場次和拍賣標價都有所下降和減少。從2014年秋拍市場看,無論從最初的征集還是到后來的拍賣,都是匡時成立以來最艱難的一次。”他說,中國書畫在國內拍賣行業一線公司里成交額占到70%,二線公司占比更高,可能要占到90%甚至100%。也就是說,一旦中國書畫市場遭遇不景氣行情,國內拍賣公司將面臨運作困難的處境。在當前背景下,業內人士認為,拍賣公司需采取多元化經營策略,這是很好的抗壓方式。
據了解,近幾年藝術品市場參與者在多元化發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探索。2014年春拍,蘇富比(北京)呈現了更加多樣的藝術審美,從奇石、根雕到家具設計。然而,盡管多元化策略勢在必行,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。董國強坦言,匡時近年在書畫和器物板塊外,陸續增加了茶道具、佛教藝術品等,卻并沒有貢獻太多成交額。“比如茶道具,價格較低,參與人群較少,但也要配備人員征集、制作圖錄,成本在增加,卻看不到利潤增加,拍賣公司實際負擔在增加。”同時,藝術品價值和真偽鑒定的魚龍混雜,也成為市場“硬傷”。“藝術品鑒定門檻較高,需要幾十年的積淀和感覺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這種制度欠缺也存在現實原因。
可喜的是,國家文物局于2014年10月29日發布《關于開展民間
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的通知》,批準天津市文物開發咨詢服務中心、黑龍江龍博文物司法鑒定所、西泠印社藝術品鑒定評估中心、廈門市文物鑒定中心、湖南省文物鑒定中心、廣東省文物鑒定站、云南文博文物評估鑒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單位,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。據悉,這7家單位均長期專門從事文物鑒定,可獨立開展陶瓷器、玉石器、金屬器、書畫、雜項等門類的文物鑒定服務。此舉對于目前從事文物鑒定幾乎沒有準入門檻的現狀將有很大改觀,也將有效遏止不規范鑒定行為的蔓延。
藝術品行業專家認為,整個藝術品市場回歸正常和理性還需要較長的時間。未來相當長時期內,中國藝術品市場將進入一種“新常態”。與中國宏觀經濟相適應,藝術品市場也將處于“提質、增效”的新階段。